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六十九章 救天災群儒尋經典 亂難平王嬿赴新野

關燈
王莽找到王嬿,而池宛白也在。三人禮畢。王莽說了來意。問王嬿是否考慮要嫁給陳述。王嬿聽了王莽要給陳述完婚,心知此事遲早要來。如今卻不然地發生了。她與池宛白朝夕相處了這許久,那股醋意已然沒有。但是,陳述成婚,而她不是新娘,她王嬿此事心中,百味雜陳。

可是,池宛白卻跪下道:“皇上,除非公主為妻,宛白為妾。不然宛白願意與姐姐一起,不嫁陳述。”

王嬿道:“妹妹,姐姐不嫁陳述,是已經有了丈夫。而你,卻是心中只有陳述。姐姐願意做主,讓你嫁給陳述。況且,皇上說了,讓陳述成婚,是想借其喜事,以應太平。”

池宛白仍舊不肯,道:“姐姐與陳述二人,兩情相悅,池宛白反倒是多餘的。宛白不嫁。”

王莽見王嬿不肯嫁,池宛白也不嫁。心中焦急,道:“你們二位,總有人要嫁。否則,朕如何向社稷交代?”

王嬿聽池宛白說了也不嫁。心中悲起,道:“妹妹,你已為我,於此守了一年有餘,如今,陳述回來,正是嫁他時候。你嫁他,也是完成姐姐心願。”

池宛白心知王嬿深愛陳述,自己也深愛。但是,陳述心中卻只有王嬿。便道:“姐姐,宛白願意嫁給陳述為妾。妻子之位留著。“

王莽見池宛白妥協了。當即下令,讓陳述完婚。

卻說這納妾婚禮,沒有娶妻那樣盛況。於陳述府中,百官及其,禮物具備,兩人在正堂三跪九叩,以天地為證,皇上為媒,連著在府上敲打了幾日,就算完婚。

這幾日中,陳述與池宛白在府內,足不出戶。王嬿卻於宮中,暗自落淚。陳述與池宛白成婚,是她王嬿所想要的。但是,縱然如此,王嬿拘於對劉衎的忠誠,只是愛著陳述,不肯嫁與陳述。

遲昭平此時也來了宮中,與公主一道。望著遠處,遲昭平對王嬿道:“公主,陳述如今能得池宛白這樣的人物,是她的幸福。你因該為他高興。”

這王嬿沒有了池宛白作伴,卻有眼前飽讀詩書的遲昭平勸慰。心終於好了些。

三日後,陳述與池宛白來見王嬿。王嬿裝作沒事一般,仍舊與以前那樣,與池宛白及陳述說說笑笑。

陳述新婚燕爾,王嬿留陳述在長安過了年。正月因陳述新婚之喜,又有九廟蓋成。於是,王莽穿了五彩毛衣,上面紋有飛龍,那龍角卻出了衣服,長有三尺二寸。坐著華蓋大車,去迎接鬼神。陳述夫婦跟在後面,身穿大紅衣服,上面繡著紫色鴛鴦。手持長劍。

王嬿則坐在馬車裏面。默不作聲。遲昭平等群儒在公主後面步行。行那三跪九叩,迎接神靈之禮。

請完神完畢。陳述又在長安休息了數日。便帶著池宛白往西河郡而去。

王嬿見陳述夫婦走了。心中空落落的。卻又無可奈何,人家二人此時已經是夫妻。她王嬿又如何能夠再留池宛白於身邊?所幸的是,又遲昭平常常過來聊天。而這遲昭平,在長安呆久了,見王莽請神又封了那蓋廟的為侯。心中憂慮:“這一封,多一個人拿俸祿,就又多許多人餓死了。”心中雖然憂慮,然嘴裏卻不能說。

在陳述北上的時候。王莽又下了令。讓東方虹兼任鎮守西河將軍。令廉丹回到朝廷。可是,這陳述剛北上,就有灞橋著火,朝廷派了數千人去引水滅火,卻沒有效果。

消息傳到朝廷,眾儒生於那裏有翻古籍,從大禹治水到新朝以來,所有火災文章翻了遍。卻沒有提出什麽可行建議。也不知道誰為縱火之人。於是,就合計著做了篇文章,用那三皇五帝之德,陰陽五行之運去解釋火災之由。令人重修灞橋,為避免再遭火災,於是就改了個吉利名字,灞橋改為“長存橋”,灞管改為“長存館”。

遲昭軍見眾儒以經解災,卻不知如何去應對。只見那儒生又因灞橋毀了,關東因道路不同,饑荒加劇。於是就下令讓東岳太師開倉賑災。可是,這東岳倉庫,也無多少糧食。王莽令下,卻饑民不減。關東之人相食的情況進一步加劇。

緊接著,又接到了赤眉殺了景尚消息。眾儒忙碌翻經,也無應對之策。

遲昭平在群儒中,聽著群儒焦急之狀,知聖人之道已經不能救天下蒼生。數次上書,卻都被駁了回來。

陳述一去數月,王嬿日日思念,心中憂傷。有時,會在夜裏想著陳述與池宛白相擁而眠的情景,心中甚是酸楚。然而,自己畢竟也曾與劉衎雙宿雙飛許久,這池宛白也是自己欣賞之人。想及此,心稍安。

遲昭平也因天下多事,劉歆不允許儒生缺席議政,所以很少來看王嬿。

卻說遲昭平在京中數月,廉丹終於來了。

廉丹來了之後,王莽以廉丹為更始將軍,王匡為太師,令兩人帶兵出城。遲昭平因與廉丹認識,於是前往送行。

哪裏想到,送至城門,忽見下起大雨來。四月的雨,淅淅瀝瀝,總是下個不停。遲昭平送來廉丹出城,又趁著雨來找王嬿。

王嬿正與宮中,看著雨,思念陳述二人。見了遲昭平來了,二人說著話。只是這雨下的,讓人憂心忡忡。王嬿此時對陳述的思念,已然與這雨一般,連綿不絕,

王嬿看著雨,對遲昭平道:“讓大夫去教民煮草食用,也是你們眾儒生的建議?”

遲昭平聽了,搖搖頭道:“眾儒生也是黔驢技窮了。”

王嬿道:“如此,這草不但不能吃。還枉費許多財力。”

遲昭平原以為饑民眾多,是王莽無為所致。如今,自己也成了王莽幕僚,卻沒有什麽建議。方知治世之難。而眾儒用經來解,一味覆古。殊不知人心不古,其政如何能行?

王嬿於宮中有些厭煩。而此時王莽之孫王公明病死。王莽郁郁寡歡,王嬿見之,對王莽道:“父親,你可記得二哥之子?”

王莽道:“當然知道。猛兒寄養在新野陰氏家中,不知現在如何。”

王嬿道:“嬿兒數年前見過一面,長地不錯。好武術。”

王莽道:“好武便好,無病就好。”

王嬿道:“父親,不若我去新野,看一看猛兒,順便叫他來京?”

王莽道:“去看看也罷,來京先不忙。如今賊人未平,朕心甚憂。”

王嬿明白王莽的意思。於是就帶了些金子,幾日幹糧,提上劍,上馬往新野而去。這一路行來,可謂出處餓殍,饑民遍地。王嬿走處,時常見有小盜,打家劫舍,搶奪路人。而王嬿則是仗劍而行,每過一處,都只敢宿於官府。如此一路過去,戰戰兢兢,雖間百姓慘狀如此,然而王嬿幹糧自給善難。因此,也就狠了心,直奔新野而去。

從長安至新野,花了半個多月功夫。到了新野,先來樓戶處。只見樓戶府邸,卻集了許多百姓,都拿著刀槍劍戟,把王嬿擋在門外。王嬿報了姓名。裏面樓碩出來,見真是王嬿,慌忙迎了進去,道:“這是當朝公主。樓爺的好友。不要無理。”

王嬿入內,到了大堂。只見樓戶正在那裏跟一人說著什麽。樓戶見王嬿來了,上前行禮,禮畢。樓戶道:“公主此次前來,所為何事?”

王嬿說了來意。道:“雖說是去找內侄子。實際上是想趁此機會,來見見樓大哥和李心君姐姐。”

樓戶道:“勞煩公主掛心,心君現與後堂。”說著,便引了王嬿到後堂。原來這李心君正跟孩子玩耍。見了王嬿來,讓那小兒行禮。小兒卻躲到了李心君懷裏。

李心君叫丫鬟將小兒抱走。對王嬿道:“嬿兒,許久不見。京城情況如何?”

王嬿對李心君道:“京城善安,只是來新野的這一路上。饑民遍地,盜賊蜂起。”

李心君道:“如今這天下,蝗災不斷。以至於天下盜賊蜂起。這新野也未免於難。所幸你樓大哥糾結了各方豪俠,團結鄉民,於新野種田,自給自足,讓那盜賊無可趁之機。只可惜,這蝗災有啃噬莊稼。許多人還是落草為寇了。”

樓戶道:“這新野,有樓戶在,而樓戶未反。而周邊,新失朱佑,平林陳牧,下江王匡等各舉兵而反朝廷,為盜四方,許多流民附之。其勢如火燎原,不可抑制。”

王嬿聽了,道:“看來,新朝之敗便在眼前。為之奈何!”說罷,嘆息了起來。

樓戶也嘆息道:“樓戶以為,守城,使民自給自足,應能對付盜賊。哪裏想,這天下蝗災不斷,旱澇無常。以至於老老實實種田餓死,辛辛苦苦開山身亡。”

李心君也於一旁,憂心忡忡,道:“看這形勢,樓大哥也不能守住新野。朝廷鹿死誰手,還真難說。”

王嬿知道如今這形勢已然難以挽回。便不敢多說。

樓戶為王嬿接風洗塵,席上也無酒漿,只是幹菜若幹,連粥也都稀了。

王嬿在樓戶府中歇息了一夜。前往陰柔府,一路上,這還沒有入夏,卻見路邊的樹都沒有了新芽。連那嫩綠的草尖,也都被摘了去。更不用說那野生的瓜果,都已經不見了。昔日河裏來回游的鴨子,此時也不見了蹤影。而田野裏面,卻綠油油地長著秧。上面結了翠綠翠綠的稻谷。

王嬿路過陳述昔日的故居。那座書院已經殘破。裏面橫七豎八地躺著衣裳襤褸饑民,見了王嬿過來,紛紛身手要吃的。王嬿慌忙躲開,那伸手的見人走了,也就收回去了手。離了陳述故居,又經過幾處殘敗的破屋,來到陰柔府。卻見陰柔府門緊閉,王嬿上前,叩門。

來開門的卻是一個十來歲的小孩。見了王嬿,問道:“這位大姐,您找誰?”

王嬿道:“王猛還在這府上麽?”

小孩道:“在的。”說著,關了門,回到裏屋通報。

不一會兒,門又開了。卻是王猛,見了王嬿,道:“姑姑,原來是你!”說著,慌忙迎入。

剛才那小孩聽王猛說“姑姑”,便問道:“王大哥,她就是你說的劍術很好的姑姑?”

王猛道:“是的。”

王嬿見王猛已然是高大青年。很是精神,便道:“猛兒,你都長這麽大了。可見姑姑老了。”

王猛哈哈笑道:“姑姑,你比我大不了幾歲。如何會老?現在看來,卻是更加年輕了!”

說著,向裏面叫道:“陰姨,姑姑來了!”

一會兒,陰柔從裏面出來。見了王嬿,行了禮。吩咐下人去準備食物招待王嬿。王嬿卻道:“不必了,我路經此地。就像見一見故人。一會兒就去樓戶那裏。”

陰柔道:“可是此地俠士樓歸裏?”

王嬿道:“正是。”

陰柔道:“如此也罷,如今災禍連年。府中已無佳肴美酒了。”

王嬿跟陰柔客氣了幾句。

王猛問道:“如今天下兵荒馬亂,姑姑此次前來,可有要事?”

王嬿道:“只是奉你爺爺之命,來看看你。”

王猛聽了說爺爺之命,剛才還笑著的臉,一時收了笑容。道:“他還記得我!”

王嬿道:“非但記得,還很掛念。”

王猛道:“既然掛念,又為何二十年不見我?”

陰柔此時在邊上道:“猛兒,不要這麽說你爺爺。他也是無奈。”

王嬿道:“二十年前,你爺爺離開新都,前往長安,生死未蔔。此後,朝廷多事,你爺爺心憂天下,事務繁忙。如今,天下大亂,他又不敢招你入京,一面招致殺身之禍。”

王猛道:“他王莽殺的兒子還不夠多麽?據我所知,有三人死於他手。”

陰柔道:“猛兒,休要多言。你所聽聞都來自坊間。陰姨知道你父親就不是你爺爺所殺,跟你說了多遍,你就是不不信。”

王嬿道:“許多事情,朝廷所言為政治,坊間傳言多有虛。而真實情況,卻又不能言。你若想知道,姑姑一件一件說給你聽。”於是,王嬿將四個哥哥的死因,一個一個地說了。這一說,不絕就近中午。

陰柔不得不叫王嬿留下吃飯,有話繼續說。

卻說上了飯,那桌子上擺了三四盤青菜,卻沒有酒肉。

桌子一周,擺了八雙筷子。

席上,王嬿見以為姑娘,生得如花似玉,便想起當年與陳述在此間遇見的陰麗華。便問道:“姑娘可是陰麗華?”

那陰麗華聽地王嬿問起,慌忙起身行禮,答道:“正是!”

王嬿見了,道:“正是生的如花似玉。賽過天仙。幾歲了,可有對象沒有?”

這陰麗華聽了,低了頭,不說話。

陰柔接過去道:“小女今年十七,善未婚配。”

王嬿卻見王猛眼睛看著陰麗華,似有相好之意。於是問陰麗華道:“可有意中人?”

陰麗華仍舊不言語。

王猛見陰麗華不語,道:“姑姑你管那麽多做什麽?且說說爺爺之事。”

王嬿是就將這幾年京中發生之事告訴了王猛。最後道:“你爺爺至今不叫你回京,是怕你有殺身之禍。”

王猛聽完,道:“看來爺爺聖賢之道。絕非治世之道。我王猛回去也不能相幫。還是留在陰府上,照顧陰姨與妹妹。”說著,看著陰麗華。

經王嬿一席話,王猛對王莽沒了誤解。王嬿見王猛對陰麗華含情脈脈,知其容易說服,乃是因陰麗華之故。便打消了疑慮,對王猛道:“你日後,不但要好好保護自己,也要保護好陰妹妹。還有,他日若爺爺兵敗,不要說自己是王莽之後。”

說著,對陰麗華道:“陰姑娘,我這猛兒性魯莽,日後有敢得罪之處,盡管來找我這個姑姑。姑姑會教訓他。”

王嬿於陰柔府,又說了幾句話。便告辭了眾人,離府而去。陰柔叫開門見王嬿的小兒道:“陰就,去送送客人。”陰就於是送了王嬿出去。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